产品概述
QuantiCyto® Human Eotaxin/CCL11 ELISA kit
Human
2.35pg/ml
4.69-300pg/ml
双抗体夹心法
比色法
血清、血浆、细胞培养上清液、灌洗液、尿液、羊水、腹水、脑脊液、胸腔积液、组织匀浆液等
100 μl/well
3.5h
用于体外定量检测血清、血浆或其他适用样品中天然及部分重组Human Eotaxin 浓度
本试剂盒特异性识别天然和重组Human Eotaxin
与鼠Eotaxin有交叉反应。与以下细胞因子等无明显交叉反应:Human Eotaxin-2, Eotaxin-3, HCC-1,I-309, IFN-γ, IL-20, MCP-1, MCP-2, MIP-1ɑ, RANTES; Mouse Eotaxin-2, MCP-2, MCP-5, MIP-1ɑ, RANTES; Rat Eotaxin-2, MCP-1.
欣博盛 QuantiCyto® ELISA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:抗Human Eotaxin 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,标本和标准品中的Human Eotaxin 会与单抗结合,游离的成分被洗去。加入生物素化的抗Human Eotaxin 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,生物素与亲和素特异性结合;抗Human Eotaxin 抗体与结合在单抗上的Human Eotaxin 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,游离的成分被洗去。加入显色底物,若反应孔中有Human Eotaxin ,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色剂现蓝色,加终止液变黄。在450 nm处测OD值,Human Eotaxin 浓度与OD450值之间呈正比,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Human Eotaxin 的浓度。
本产品仅供科研使用、不用于临床诊断
产品性能
组分
名称 | 48T | 96T |
---|---|---|
抗体预包被酶标板 | 8×6 | 8×12 |
冻干标准品 | 0.6 ng/支×2 支 | 0.6 ng/支×3 支 |
标准品&标本通用稀释液 | 12 ml×1 瓶 | 20 ml×1瓶 |
浓缩生物素化抗体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
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 | 10 ml×1 瓶 | 16 ml×1 瓶 |
浓缩酶结合物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 1 支(规格见标签) |
酶结合物稀释液 | 10 ml×1 瓶 | 16 ml×1 瓶 |
浓缩洗涤液20× | 25 ml×1 瓶 | 50 ml×1 瓶 |
显色底物(TMB) | 6 ml×1 瓶 | |
反应终止液 | 6 ml×1 瓶 | 12 ml×1 瓶 |
封板胶纸 | 3张 | 6张 |
产品说明书 | 1份 | 1份 |
运输温度
冰袋存放说明/保质期
未开封完整试剂盒 | 4℃,请在保质期内使用 |
---|
已开封试剂盒 | 抗体包被板条 | 未用完的板条放回带拉链铝箔袋封口 |
标准品 | 负20℃可储存 6 个月左右,稀释后即用即弃 | |
浓缩生物素化抗体 | 4℃可储存 1 个月左右,稀释后即用即弃 | |
浓缩酶结合物(避光) | ||
标准品&标本通用稀释液 | 4℃可储存 1 个月左右 | |
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 | ||
酶结合物稀释液 | ||
显色底物(避光) | ||
反应终止液 | ||
浓缩洗涤液20× |
冻干标准品推荐于-20℃保存;若条件不足,也可保存于4℃。
已开封试剂盒效期特指试剂开盖后效期,如果仅拿出标准品置于-20℃,其他组分未启用,效期同未开封完整试剂盒。
文件下载
实验所需自备器材
1. 酶标仪(450 nm波长滤光片)。 2. 进口品牌高精度加液器及一次性吸头:0.5-10 ul, 2-20 ul, 20-200ul, 200-1000 ul。 3. 37 ℃恒温箱, 双蒸水或去离子水,坐标纸等。相关数据
标准曲线
重复性
科研工具箱
别称
SCYA11;CCL11
基因ID
Gene ID: 6356
功能
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(Eotaxin, CCL11)是由 Jose 等人在 1994年首次报道,当时将抗原刺激的豚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注射到年幼豚鼠皮下,发现在注射部位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被招募聚集。从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纯化的活化 Eotaxin 分子量约为 8.6 kDa, 是一种 C-C(Cys-Cys)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活性的趋化因子。Eotaxin主要由气道上皮细胞、肺泡巨噬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、平滑肌细胞、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,与 GPCR 类受体 CCR3 相互作用,在炎症和过敏反应中诱导嗜酸性细胞、嗜碱性细胞、树突状细胞和 Th2细胞的趋化作用。Palframan 等人在豚鼠模型中扩大了 IL-5 和 Eotaxin在嗜酸性粒细胞募集中的合作效应。Eotaxin 和 IL-5 单独都能引起骨髓中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的动员,但当它们共同作用时,会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。
研究领域
免疫学;神经科学